8月18日,由中共四川省水污染治理服務協會委員會等單位主辦的“提升四川省污水處理運維管理能力及流域污染防控研討會”在德陽順利召開,四川省水協會員、各地市供排水企業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盛會。本次研討會對全面推動四川省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關要求,推動水污染治理行業減污降碳和綠色轉型發展,切實提升污水處理運維管理能力進行深入研究探討。
博匯特作為四川省水污染治理協會名譽會長單位受邀出席本次會議,博匯特技術總監&首席運營官陳凱華代表參與授牌儀式。
研討會上,博匯特子公司博泰至淳執行董事&技術總監、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后汪翠萍分享了《我國水環境問題的思考及解決途徑》。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提到需要強化城鎮污水處理廠弱項,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分析我國當前水環境問題可知,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弱項在于污水處理率虛高、實際收集、處理率低,虛高污水處理率下的污染直排是一項全國范圍內的、非常嚴重的問題,距離實現污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污染物全處理的差距巨大;同樣地,我國城市污水管網的短板在于管網質量差、造成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污水濃度降低使得減排的投入和措施大打折扣;最后,我國普遍存在雨季溢流污染導致城市河道“逢雨即黑”問題,雨天面源污染影響嚴重,造成流域斷面達標率明顯低于非汛期?!丁笆奈濉背擎偽鬯幚砑百Y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中進一步對“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和“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凈化”進行了部署,由此可見,合流制溢流污染防控仍是城鎮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任務之一。
1、我國針對溢流污染,目前常用的措施包括:
(1)管網雨污分流;(2)建設完全合流制管線,增設存儲池、高密池等設施;(3)構建海綿城市。
管網雨污分流,投資巨大、周期長;增設處理設施在非雨季時無法達到滿負荷運行,運行成本較高;構建海綿城市則投資體量更大,以目前試點城市來看,成效不高。
2、國際上溢流污染解決方案: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是許多地方水環境治理中普遍面臨的難題,美國在世界范圍內較早地開展CSO污染控制研究,根據美國的經驗,首先最大限度的利用污水廠來處理溢流污水。國外合流制污水處理廠的雨季流量一般是旱季流量的3-5倍,采用以下幾種形成處理:
(1)采用一級或者強化一級處理,雨季部分污水通過初級處理后跨越生物處理單元最后消毒排放;(2)采用活性污泥吸附法。
由于我國污水處理工藝設計規范取消了初沉池,因此直接跨越相當于污水直排,美國的一級處理后消毒排放只是針對SS和大腸桿菌群,缺乏對于sCOD和N的去除;而日本所采用的活性污泥吸附法(3W法)雖然對COD、SS和BOD有較好的去除,但缺乏對TN的去除,面臨出水TN不達標風險。綜上分析,面對國內嚴峻的溢流污染情況,需另謀出路,結合我國國情及污水處理廠實際情況,尋求一條更加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
通過統計計算發現,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存在污水處理水量冗余現象,污水處理冗余能力平均值為83.8%;同時,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濃度逐年降低,濃度冗余逐年提高。由此可見污水處理設施的水質、水量綜合考慮污染削減能力存在大量冗余,提出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冗余能力可有效解決溢流污染。具體講生化池污泥負荷一定的情況下,流量與濃度成反比,濃度降低一倍,流量就可以提高一倍,同時利用富裕能力可以處理2~4倍雨水,限制性因素是沉淀池。因此,通過加速二沉池污泥沉淀可以助力污水處理廠2Q以上運行。
納米絮凝原位擴能技術
NFSSS納米絮凝原位擴能技術通過添加納米絮凝劑解決沉淀池的泥水快速分離問題,同時輔以生化段的調控(維持回流比不變,增大回流量以保障氮去除率),最終達到提高處理能力的效果。該技術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北京博泰至淳及中持股份聯合研發,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經過長期連續的小試、中試試驗以及數十座污水處理廠的工程實踐應用顯示,該技術可實現1.5Q以上進水量,在水量超負荷的沖擊下,不影響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絮凝劑的添加促進泥水分離速度和效果,使得污泥沉降性能大幅改善,回流污泥濃度提高,優化了整個生化系統的性能、保障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綜上所述,NFSSS納米絮凝原位擴能技術是基于我國國情和現有污水處理廠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污水處理水質水量冗余能力,在不停車不減產、不增加構筑物基礎上最大限度利用現有污水處理廠設施,來實現溢流污染控制的一條技術路線,可以助力污水處理廠2Q以上運行,適合所有活性污泥法的改造,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